当前位置:师生感言

长征路,漫又长——刘欢

发布日期:2018-04-24  来源:   点击次数:0

3月28日这天,我们乘着火车一路前往江西,参加学校组织的为期5天的红都研学旅行。经历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行程,来到了长征起源地——于都。

于都,也被称为“长征第一渡”,于都红军大桥是红军主力从于都河口上渡河的渡口,是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起点。当时,河口上没有一座桥,是于都人民搭浮桥,摆渡船,把红军送上漫漫征程。这个地方建议每个人都要去看看,感受下当年红军是如何踏上这漫漫长征,如何记载了那段壮烈非凡的历史。

在老师的引领下,我们又相继参观了叶坪和红井革命旧址。在叶坪旧址的“革命先烈纪念碑”下,我们悉心的听了讲解员讲了烈士碑的由来,和先烈们英勇的事迹。在碑下,我们隆重的宣誓,要继续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团员。随后来到了红井旧址,红井是当年毛主席为解决苏区人民用水问题而亲自带领将士们挖的,井口很大但不深,井旁立着一个石碑,上面写着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时刻想念毛主席”。今天的我们也品尝了这革命的水,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

接着又一路乘坐大巴车来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,井冈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,是以毛泽东、朱德为代表开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,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。在井冈山历史博物馆,我们看到了在长征过程中留下的许多革命遗物,看见了展现当时地理环境的一颗颗树木和一座座假山,看到了一些红军当年用过的武器、生活用品和重要的文件。这些展品可以看出当年红军物资匮乏,又加上敌强我弱,条件可谓十分恶劣,但红军战士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然能够战胜敌人,依靠的就是艰苦奋斗、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。如今我们的工作、生活和学习条件已今非昔比,也会遇到许多困难,但只要有能吃苦、敢吃苦、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,我们也一定会克服困难,战胜逆境。

长征精神,充分的体现了军民勇于抗争的优良作风,在实践环境中艰苦奋斗,敢于创新,不断在实践中扩展和创新,去发现新出路。要走好今天的“长征”路,就要把历史上的长征这一巍峨丰碑,作为精神灯塔。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史诗,不能没有心中永恒的巍峨丰碑,不能没有熠熠闪光的灯塔照耀。长征精神将是我们奋斗前进、强国富民的精神动力,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,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源泉。作为中华儿女,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,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革命精神,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