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景点动态

美哉 延安

发布日期:2018-01-30  来源:   点击次数:0

圣地旅游火了

我要去延安!革命战争年代,在中华热血儿女心里,延安是希望,是光明,是信仰。

我要去延安!今天,一批批游人来到延安,找寻的是初心,是根脉。

全力冲刺5A级景区

延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,辖13个县区,土地总面积3.7万平方公里,总人口223万。1935年10月,随着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,党中央开始了在延安的13年抗战,留下了无数英勇抗敌的战争故事,也诞生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;上世纪60年代,习近平总书记等两万八千名北京知青在延安留下了宝贵的知青文化。

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,是全国爱国主义、革命传统、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,被誉为中国革命圣地。历史在延安留下了多达9262处文化遗址,仅革命文化遗址就有445处。庞大的资源存量使延安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密集区,也造就了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的特殊地位。

2016年,全市红色旅游接待2600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亿元。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建成办学以来,将42处革命旧址设为现场教学点,每年接受现场教学培训的厅级以上学员数千人,20多个国家部委、高等院校和部队在延安革命旧址建立了教育教学基地。

2014年以来,延安启动了延安博物馆、中国革命文艺家博物院、延安北京知青文化展览馆、陕甘宁边区革命英烈纪念馆建设项目。目前,鲁艺园区的革命文艺家博物馆群已整理出13个院落91孔窑洞,茅盾、丁玲、冼星海、胡蛮4位革命文艺家博物馆已于2015年9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。

目前,延安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有别于其他国家5A级景区创建,延安是将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、宝塔山、杨家岭革命旧址、延安革命纪念馆、枣园革命旧址进行创建。今年五大景区整合,使之成为一个大景区。

红色文化引领延安新发展

2015年9月20日,在习总书记曾插过队的梁家河村,文安驿古镇文化园区开园,以古驿站为核心,将古镇驿站文化、道情文化、窑居文化、知青文化等陕北风情文化、本土特色文化容纳其中,“黄土民俗文化特色古镇”“陕北窑居古村落保护示范基地”“知青文化体验地”三大特色贯穿始终,进一步丰富了红色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形态。

2015年10月1日,全国首个红色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——延安枣园红色文化广场建成开放,由东方红大剧院、“长征之路”4D影院、陕北民俗大舞台、文化艺术广场、“延安·1938”文化街区5个核心文化体验项目构成的枣园红色文化广场,成为集红色旅游、互动体验、文化演艺、休闲度假、时尚消费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体验区和文化休闲新地标,将游客带回老延安时代,体会红色热度,感受文化温度。

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,延安还精心策划了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《延安保育院》、实景演出剧《延安保卫战》、大型时尚歌舞剧《延安印象》、中国首部红色主题秀《延安延安》等一批常态化的文艺演出节目,成为游客感悟延安红色文化、丰富旅游体验的重要载体。

延安,这座曾经燃遍战火的历史文化名城、全国人民向往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天蓝山青的国家森林城市,承载光荣与辉煌的革命圣地,蕴含人们美好理想的希望之城,正在以一个全新的姿态等候您的到来。





黄土高坡绿了

绿色,一直是延安最向往的颜色。

提到延安,人们会不由得联想到凛冽北风挟裹着风沙肆虐的景象。可如今的革命圣地延安,再不是遍地黄土的旧模样,森林覆盖率达到46.35%,空气“优良”天数达到290天,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,实现了红色圣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突破。

红色热土上的“绿色”革命

历史上的延安,曾是“水草丰茂、牛羊塞道”的繁荣富庶之地,后由于移民屯垦、毁林开荒以及传统放牧等原因,生态环境急剧恶化,逐渐成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。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了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,也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。

1999年以来,延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,在延安这片红色热土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陕北高原大绿化的“绿色”革命。

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完成造林2046.45万亩,年均120.4万亩,其中退耕还林1077.46万亩,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退耕还林第一市。“黄土高坡尘土飞扬”已成历史。

国字号招牌熠熠生辉

2016年,历经4年砥砺奋进,延安市荣获“国家森林城市”,成功拿下国字号招牌。红色圣地由黄变绿是延安生态建设最为直观的变化,延安版图颜色正在逐年变绿变深,变化趋势非常明显。

此外,生态的隐性财富也在快速累积。2015年10月,经委托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全市森林资源评价和评估,结果显示,2015年全市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为5847.5亿元。

“圣地蓝”常驻延安

1998年以前,延安城区大气污染严重,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大量燃用有烟煤。从2005年开始,延安以“转换煤种、集中供热、气化工程”三大措施并举的新思路治理模式,使城区空气质量“优良”天数逐年提高。

“圣地蓝”是200余万延安人的共同愿望。下功夫“铁腕”治霾,只为留住“圣地蓝”。2014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“优良”天数达到252天;2015年282天,超出目标任务20天;2016年达290天,位于全省前 列……如今的“圣地蓝”俨然成为延安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。


延安苹果红了

2015年10月27日,荷兰国王威廉·亚历山大来延,清脆香甜的红苹果让他连连赞叹:延安苹果真好吃!真好吃!

2016年,延安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界苹果大会,向来自36个国家及国内19个省市的2000多人展示了延安果业发展的奇迹。

延安苹果带皮吃、上户口、论个卖引领市场的全新时代来临,“从娃娃抓起”的品牌营销模式也悄悄开启。

延安苹果,红得真牛!

延安苹果好吃,原因何在?在洛川县桥西村,绿佳源果蓄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,果农开始给苹果树上一种叫虾肽素的肥料。虾肽素的原料以虾头为主。每棵苹果树每年得给“吃套餐(40斤羊粪、12斤生物有机肥、3斤复合肥),尝海鲜(虾肽素)”。

延安苹果好吃,关键是有这方厚土,有苹果生长的最好基因。早在1992年,洛川、宝塔、黄陵、富县、宜川就被认定为陕西省首批优质苹果基地县区。2014年,甘泉、吴起两县也被认定为省级基地县。至此,延安13个县区全部成为省级苹果基地县,实现了苹果基地县整市全覆盖,成为全省第一,全国仅有。

目前,延安苹果种植面积已突破350万亩,产量300万吨,产值百亿元。全市苹果面积和产量约占世界的二十分之一、全国的九分之一、陕西的三分之一。延安,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重要的苹果基地和中国苹果先进技术示范区。

带皮吃、上户口、论个卖是延安以洛川县为起点围绕提升苹果核心价值精心打造的“三篇文章”。几年来,这一追求的市场效应开始凸显。

用手机扫一扫苹果盒上的二维码,就能知道这是谁种的苹果、施的什么肥、喷的什么药、谁检验过。洛川县融合“互联网+物联网”技术,实现果品的全程自动化质量可追溯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洛川苹果贴上了二维码上市销售。

洛川苹果的核心价值是内在品质和质量安全。洛川苹果已通过欧盟及国家绿色认证,可以带皮吃;融合“互联网+物联网”技术,建立苹果质量可追溯体系,让洛川苹果上了户口、有了身份证。

延安“洛川苹果”荣获中国驰名商标。2014年,品牌评估价值达65.9亿元,位居苹果品牌榜单全国第一,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苹果区域公用品牌。可以说,延安已经成为陕西果业发展的龙头、中国苹果的名片、世界苹果之都。

据介绍,“十三五”期间,延安将“围绕一个目标,打造两个区域,做到三个增效,推进四化建设,落实五大工程”,继续实施北扩战略、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。到2020年,全市苹果面积达到400万亩,产量在350万吨以上,果业综合效益在200亿元以上,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在1.5万元以上,努力把延安洛川苹果打造成“中国第一、世界名牌、效益一流”的大产业,真正实现“果业强、果农富、果乡美”,让世人敬仰的革命圣地延安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苹果之都。


上一篇: 黄河壶口现“冰瀑玉壶”景观

下一篇:没有了